“十四五”以来,我国在崇山峻岭、跨江越海、滨海沿江等艰险复杂环境下建设或规划了一批重大桥梁工程。极端环境下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建养与安全,正在成为行业新的主题。6月27日,第八届(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期间,由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以下简称“桥梁分会”)主办的“第六届桥梁发展论坛”在青岛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以“桥梁安全长寿与智能建养”为主题,中外桥梁设计、建设、养护等领域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桥梁分会成员代表、企业代表300余人齐聚一堂,探讨桥梁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展示近年桥梁建设领域的最新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桥梁行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桥梁新质生产力,加强行业合作共建提供强劲助力。
▲第六届桥梁发展论坛现场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执委会主席翁孟勇;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戴东昌;桥梁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长宋晖;国际桥梁大会(IBC)评奖委员会委员艾略特·大卫·曼德尔、马克·帕特里克·凯恩;俄罗斯科学院力学问题研究所力学与结构优化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萨乌林·瓦西里;桥梁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仁贵;桥梁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樊健生;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君黎;桥梁分会秘书长,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冯良平;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伟乐;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霰建平;东南大学土木学院院长,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彤;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郭安薪;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召等专家、学者、嘉宾出席会议。
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桥梁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城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振勇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带队在丹麦哥本哈根参加国际桥梁维护与安全协会(IABMAS)国际学术会议的桥梁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喜刚发来视频致辞。他指出,虽然我国桥梁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严酷环境下长大桥梁安全强韧与主跨跨径提升、桥梁智能绿色建造、桥梁健康运维与长寿保障等方面,亟待实现新的突破。他认为,下一步应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从行业急切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真正把桥梁发展论坛打造成为展示中国桥梁发展成就的宣传平台、凝聚桥梁科技发展共识的协商平台和创造桥梁产业合作的共享平台。
▲张喜刚视频致辞
马克·帕特里克·凯恩在致辞中表示,国际桥梁大会(IBC)经过41年的发展,在世界桥梁界取得广泛影响力,IBC奖项也发展成为桥梁界最负盛名的奖项,希望进一步促进中国与美国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中国桥梁的国际影响力。
▲马克·帕特里克·凯恩致辞
本次论坛共安排了14场主题报告,内容涵盖设计、施工、管养关键技术等,旨在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加强合作,推动桥梁工程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目前桥梁界的领导者,引领着21世纪全球桥梁的发展,中国已连续多年在IBC奖项中占据主导地位。”艾略特·大卫·曼德尔、马克·帕特里克·凯恩在《国际桥梁大会发展和奖项》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国际桥梁大会创办的背景,并向与会专家与嘉宾发出邀约,期待有更多的中国桥梁项目能够参与到IBC中去。
▲艾略特·大卫·曼德尔作报告
▲马克·帕特里克·凯恩作报告
王仁贵以《张靖皋长江大桥的设计创新》为题,介绍了全球目前最大跨径悬索桥如何世界首创主缆自平衡体系、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智能感知可更换锚固体系等6项技术,以攻克项目建设难题。
▲王仁贵作报告
在《基于有限感知的钢结构预拼装技术探索与应用》主题报告中,霰建平以钢结构预拼装技术的行业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基于有限感知的钢结构预拼装技术的相关工程实践,对如何使该技术成为一项适用于各种类型结构桥位安装通用技术进行了思考。
▲霰建平作报告
当前,业界始终致力于提升桥梁监测数据的可测性和可信性,但仍然存在非常多的困难。樊健生以《数字孪生和虚拟传感技术的研究实践》为题,结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深中通道、狮子洋大桥等工程实例,印证了虚拟传感技术在弥补物理传感器缺陷方面所发挥出的正向作用。
▲樊健生作报告
现阶段,钢-UHPC组合梁桥面临结构刚度问题、中支点负弯矩问题、高腹板稳定性问题等诸多挑战,徐召结合庆云至章丘高速公路黄河大桥工程实例,在《超大跨径钢-UHPC组合梁桥技术创新》主题报告中,介绍了钢-UHPC组合梁桥在梁体结构布置、应力应变与剪力分布、温度场研究等方面科技攻关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徐召作报告
针对目前大跨径多塔连跨悬索桥建设依然以三塔为主的现状,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昌将作《多塔悬索桥:一种新桥型方案介绍》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制约多塔悬索桥突破跨数限制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塔效应”,并提出“刚性中塔+高摩擦型索鞍”的N塔悬索桥方案。
▲王昌将作报告
日前,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副主任陈焕勇以《珠江出海口特大型悬索桥建设关键技术》为题,介绍了特大型悬索桥——深中大桥的高质量建设理念和关键技术与创新。
▲陈焕勇作报告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彭运动以《沙溪大桥设计和技术创新》为题,分享了沙溪大桥在工厂化制造、数字化设计、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运用情况。
▲彭运动作报告
除了公路桥梁,铁路桥梁技术创新也是本届论坛的重点内容。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平湖特大桥项目总工程师朱杰以太平湖特大桥的为例,在《环境敏感库区大跨度铁路桥梁绿色、快速施工技术》的报告中,分享了深水库区大跨度钢便桥与钻孔钢平台的合理结构型式与施工方法、深水浅覆盖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桩基施工工艺、钻孔平台与高桩承台双壁钢围堰一体化建造技术和大跨度多塔部分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四方面研究成果。
▲朱杰作报告
“从十几年前的健康监测到现在的智慧运维,涉及到学科的大量交叉和融合。不变的是要解决3个重要问题,即感知识别、预测评估和科学运维。”在《长大桥梁结构智慧运维研究进展》主题报告中,郭彤对近期在长大桥绿色智慧运维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进展作了汇报。
▲郭彤作报告
近年来,浮式桥梁和悬浮隧道备受各方重视,为一些大型跨海域通道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郭安薪以《深水浮式桥隧结构的波流作用特征与流动控制》为题,介绍了他所在课题组两年多时间在浮式桥隧方面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郭安薪作报告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济南黄河大桥项目总工程师郭永兵,以山东省首例主线工程为三层高架桥设计的国道104线济南黄河大桥为例,在《毗邻既有桥梁并行扩建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关键技术安全及对策》的主题报告中,分享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超长桩基施工技术、毗邻既有桥梁深大基坑深大基坑施工技术、双桥并行异形超高索塔施工技术、公轨两用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技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桥面现浇施工技术五方面的经验。
▲郭永兵作报告
长期以来,西南山区高山、峡谷等复杂地质,冰雪、雨雾等恶劣气候,水土流失等脆弱生态及地震断裂带广泛分布,为桥梁建设带来了各种挑战。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管部部长郭世杰,在《绿色低碳新型桥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中,分享了蜀道集团近期在山区桥梁设计方法、现场实施等关键技术上的创新应用。
▲郭世杰作报告
萨乌林·瓦西里作为压轴嘉宾,发表了题为《高速公路桥梁共振问题及其预防》主题报告,介绍了俄罗斯科学院在桥梁力学方面所做的研究。前瞻的技术、精彩的演讲内容吸引了参加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中外人员的驻足聆听,有人甚至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做着笔记。
▲萨乌林·瓦西里作报告
论坛期间,还为2024年度国际桥梁大会(IBC)中国获奖项目颁发纪念证书和奖牌,并举行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桥梁创新工程”证书颁发仪式。
国际桥梁大会(IBC)桥梁大奖是桥梁界最负盛名的奖项,在世界桥梁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国际桥梁大会每年共设6个奖项,2024年,共有4个中国项目获奖,分别是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获乔治•理查德森奖,沙溪大桥获尤金•菲戈奖,武夷山国家公园竹桥获亚瑟•海顿奖,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获西奥多•库珀奖。翁孟勇、宋晖、艾略特·大卫·曼德尔和马克·帕特里克·凯恩为2024年度国际桥梁大会(IBC)中国获奖项目颁发了纪念证书和奖牌。
▲翁孟勇和马克·帕特里克·凯恩为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奖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代表颁奖
▲翁孟勇和马克·帕特里克·凯恩为获得尤金·菲戈奖的沙溪大桥代表颁奖
▲宋晖和艾略特·大卫·曼德尔为获得亚瑟•海顿奖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竹桥代表颁奖
▲宋晖和艾略特·大卫·曼德尔为获得西奥多•库珀奖(铁路桥奖)的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项目代表颁奖
随后,翁孟勇、戴东昌、宋晖、王仁贵为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桥梁创新工程”颁发证书。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桥梁创新工程”共有24个项目入围,其中规划设计创新类5项、施工建造创新类7项、运维管理创新类4项、融合创新类8项。
▲翁孟勇为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桥梁创新工程”规划设计创新类项目颁发证书
▲戴东昌为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桥梁创新工程”施工建造创新类项目颁发证书
▲宋晖为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桥梁创新工程”运维管理创新类项目颁发证书
▲王仁贵为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桥梁创新工程”融合创新类项目颁奖
桥梁发展论坛创设于世界交通大会初期,由张喜刚院士担任论坛主席,旨在邀请相关院士专家围绕桥梁新发展、新成就和新技术等展开探讨,以促进创新思维、新技术与传统桥梁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桥梁事业全面发展。经过6届的发展,论坛影响力持续提升,已成为了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的品牌论坛之一。
文/《中国公路》杂志社记者 杨心壤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 李冲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